农产品蛛网周期的颠覆与重构

田亚雄   2021-07-22 本文章161阅读

今年是种植利润的大年,我们研究发现这是过去10年最高的农业种植利润期,2020年也恰恰是生猪养殖的超级利润期。这轮种植红利期的出现实际依赖于两个重要事件

1、疫情激发了全国各级机构对于粮食安全的担忧,因此出现不计成本的国家储备买入。

2、粮食类商品开始大量用于能源生产。

在过去1年多时间,这两件事情在一个品种里里发生了共振,农产品本轮上行最耀眼的是美豆油。

这是我们第一个要讲的,也是相对来说最值得讲的品种,我们面临到了逻辑范式的改变

以往是农产品看供应,工业品看需求,现在有了非常重要的改变。供应端的变化相对有限,而在引入了生产能源为目的的工业用途后,需求的提速是行业难以预知的。从目前最激进的数据上看,美国生物柴油的产能有望在未来三年翻5倍,这是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农产品最有潜力的需求。

但这在历史的视角下,现在让人惊叹不及的在历史的场景里都是尘埃。在未来1-2年时间里,我们极有可能见证美豆油年均15%的消费增速,这是28美分到73美分的重要原因。但在上一轮美豆油的牛市里,2006-2008年工业消费增幅达到年均40%。

此外,值得我们审视的是生物柴油行业本质上是不具备盈利能力的,但为什么各国达成共识,大力补贴?

我们认为依赖于以下几个逻辑:

1、能源独立需求,摆脱对海外能源进口依赖。

2、整体农产品的需求基本不能再次获得2000年-2015年的需求高增速,这是人口增速放缓的必然规律。在可预见的未来,饥饿人群将从全球消失,农产品从相对过剩到绝对过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种植意愿仍然需要政策稳定,我们理解开发农产品的工业用途相当于增设了一个蓄水池。食用需求不足的时候,多用点工业用途,食用需求强劲,就减少一些。因此,补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有显著的优势,各国纷纷效仿。

对此,我们有两点关键交易策略的映射

1.长期看涨油粕比价,运行区间显著上移。

2.关注白糖的逢低买入机会。甘蔗乙醇产能下一个产能增长极在印度。

第二个大问题是关于产业扩张和产能释放在短期内具有不可逆性

这主要体现在生猪养殖,苹果和棕榈油上。这类农畜产品并不具备草本植物一年一季的特征,反而产量有连续变化的特征,这是这类产业固有的特征。在景气周期下行时,有充裕的时间参与生猪,苹果空头的机会。

第三个问题 我们重点想探讨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问题

我们最近曾有个非常有趣的发现,过去7-8年中国的每周豆粕的消费量是126万吨,但在过去的8年里,豆粕消费的峰值并不在生猪存栏量最高的2017-18年,反而在这个行业受非洲猪瘟影响最严重的2020年,周度豆粕消费均值达到143万吨。

回答这个诡异的问题,有多重原因。比如,出栏均重的原因,禽料变动的影响,但最后我们发现最有解释力的逻辑是,在养殖的高利润期,为了加快养殖效率,豆粕的添加比例达到峰值,而本身偏低的豆粕价格,更加速了消耗的过程。反过来说,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猪明显相较于2020年多了,但豆粕消费却非常差。即使国内大豆压榨量已经下降了很多,仍然避免不了目前的豆粕库存升至120万吨水平,这是历史同期的极值。

也就是说豆粕的价格高企后,必然会影响其消费,这将拉低价格上行的天花板。同样中国的豆粕消费疲软也将向美豆等上游传导,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历史规律。这也是我们青萌策略长周期看空的主要逻辑。

无独有偶,另一个受此影响的品种是菜籽油,2021年2季度以来,包装油企业普遍反映菜油产品的出货销售量同比下降30-40%,我们调研了多方面的原因,认为这同样是价格的需求弹性的作用。按此预期,我们推荐菜油的9-1反套参与基差的长线下行。

需求什么时候能回来,一定非常依赖于价格,甚至即使价格跌回解放前,需求也不能快速全面回归,因为下游已经有了替代的路径依赖,因此一旦回归发生,价格的低点一定比之前还有低。这有助于对大家理解生猪未来的价格走势。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种植面积的调配和新增 

人类对环保的理解来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因此即使给出充裕的种植利润,面积的扩张也并非能一蹴而就,但增加的国度将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我们认为在种植利润到了10年高位后,对农作物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和中国农业用地未来增长空间十分有限,种植利润将主要调节种植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会衍生出农产品之间比价的交易机会。比如,农产品同步涨跌的市场风格将被加持,此外资金将非常关注类似大豆/玉米价差,粮棉比价等交易机会(背景是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近7%)。目前看来国内大豆/玉米价格处于相对偏低水平,棉花或仍有上冲的动能,甚至18600也是值得期待的。

2、全球农作物面积的潜在发展区在非洲东部苏丹,埃塞俄比亚,塞内加尔;印度尼西亚婆罗洲,俄罗斯远东地区,巴西中部等地,从长期上看这些地区新增的农作物面积必将平抑目前的农产品牛市,而原油市场的下跌将加速这一过程。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