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传奇“中国证劵教父“,从巅峰到入狱,改变历史的7分47秒!

  2017-06-30 本文章658阅读

   



   
 



熟悉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90年代早期的万国证券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1988年创立后的短短六七年时间,万国便成长为当时最大的证券公司。鼎盛时,其一度掌控70%的A股和几乎所有的B股。

然而,崛起得快,垮得更快。在一场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中,万国只用了7分47秒就将昔日的辉煌统统葬送在孤注一掷中。

缔造这一神话,同时又亲手将其埋葬的是同一个人,他就是管金生。



中国证券教父



1990年的上海,春潮涌动。那年4月,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上海迎来历史性机遇。为了重振上海金融业,时任市长朱镕基宣布组建上海证券交易所。

这一历史使命被交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处副处长尉文渊手中。上任伊始,他的第一个业务电话,就是打给管金生的。当时的管金生有点小得意,他在电话里称:“我知道迟早会接到这个电话,只是不知道会是谁打来的。”

管金生的自信,来自万国证券的行业地位。当时,全上海只有三家证券公司,分别是万国、申银和海通。万国虽然没有银行背景,却是三家券商中最大的。

块头大并不是尉文渊选择万国的主要原因,他更看重的是管金生的国际视野。

管金生早年有留学经历,在创办万国的过程中,目光一直盯着国外。万国成立不到两个月,就与日本野村证券合作,参与了一起国际承销业务。

这种国际视野和经验,恰恰是上交所急需的。




+    


事实上,万国也确实在上交所的组建中扮演了“关键先生”的角色。起初,交易所的规则、设备,乃至人员培训,几乎都是万国一手操办的;B股则是几个万国人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有新员工初来乍到很惊讶:监管层为啥会把万国的建议写进监管条例?

那个时候,管金生跑全国各地去演讲,还把银行、财政等部门拉过来,做免费培训,为培育市场做了大量工作。

万国的影响不断扩大,管金生也日渐声隆。在一次访台演讲后,有台湾媒体第一次将他称为“中国证券教父”。此后,这个称号不胫而走,被越来越多的人相传。

管金生并不喜欢这个称号,他一再强调中国证券市场是时代的产物,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老兵,绝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


命硬的孩子




管金生1947年出生在江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刚出生,算命先生就说他命硬,克亲人,父母于是将他送去寄养,直到三年后才领回家。

尽管家境贫寒,但管母是个很要强的人。在管金生很小时,母亲就一狠心,将他关在房间里,逼他描红写字,还教他做加减法。管金生后来说,母亲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而他的血管里也流淌着母亲不服输的精神。

因为不服输,管金生不论做什么事,都要争第一。在班上,他几乎每次都得第一,偶尔得个第二,就会耿耿于怀。中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上海外国语学院。

一个农村穷小子,靠自己的努力挤进上海滩,这听上去很励志。但在那里,听不懂上海话的管金生受尽同学们的嘲笑,他很不服气,苦练三个月,终于过了这一关。

不过,管金生的大学生涯很快就因为“文革”而终止,他不得不到政府机关当了九年翻译,直到1979年国家恢复高考后,才再次考回母校,攻读法国文学硕士。



+    

阚治东(左三)、管金生(左四)


管金生打着如意算盘,希望毕业后留校当教授,那是他最初的梦想,因为当教授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但人算不如天算,毕业时国家规定研究生不能留校任教。

这个规定粉碎了一个青年的梦想,却孕育了中国证券市场上一个大佬级的人物。失去方向的管金生,只好重新择业进入上国投。在那里,他接触到日本野村证券等国际巨头,还在公司的安排下,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进修,拿下法学和商业双硕士学位。

这样的学历在当时的上海金融界屈指可数,以致后来他还想去剑桥读博士时,被领导拒绝了,理由是:你走了,上海金融界就没有双硕士,拿了博士,谁还能领导你?

管金生的拼劲儿来自那颗躁动的、永不服输的心。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这人最大的特点是不服输,读研究生不服输,在国外拿学位不服输,办万国证券不服输。”


做中国的美林


从比利时留学归国后,管金生一度过上清闲的日子,每天朝九晚五,除了看报纸,就是翻译资料。那个时候,他每天下班都要经过苏州河上的几座桥,时间一长,他发现桥下有很多人在交换国库券。

此情此景,让他联想到两百年前,几个交易商在华尔街一颗梧桐树下做交易,最终诞生了纽交所的历史。他突然灵光闪现,想到将这种地下交易变成一种市场机制。

不过,这种想法在当时还比较超前,没有实现的可能。这让管金生郁郁不得志。直到后来邓小平的一次上海之行,才改变了他的命运。

80年代中后期,深圳作为改革先锋,已经领跑很多年,而上海作为昔日的远东金融中心,却一直裹足不前。作为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希望为上海找到一条出路。

于是,他亲自来到上海,征集八方贤士的意见,期间对“将上海建成东方华尔街”的构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邓小平的视察,让管金生激动不已。他连夜提笔奋书,写下一份“万言书”,建议国家建立证券市场,并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管金生的建议很快被国家采纳。1988年,上国投等10家股东共同出资3500万元,成立万国证券,管金生出任总经理。据了解,同时成立的还有申银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别归属中国人民银行(后划给工行)和交通银行。


+      


上任后,管金生做了两件事:第一,坚持实行股份制;第二,坚持与银行脱钩。这种体制安排,让万国证券相比其他两家,拥有更灵活的决策和行动机制。

在管金生的领导下,万国的实力急剧蹿升,一跃成为国内证券行业老大尤其是1990年沪深股市诞生后,万国在二级市场上一度掌控70%的A股和几乎所有的B股。

承销方面,万国同样雄霸近六成的市场。最忙时,管金生每天要出席四个发行仪式,以至于国家不得不出面调剂,将业务协调给其他券商。

万国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新加坡、伦敦开设分公司,与美林、高盛等国际巨头展开合作。当其他券商还在国内蹒跚学步时,万国已经颇具国际范儿。

管金生的声望也因此一时无两,站上行业之巅的他,在国内颇有点独孤求败的感觉。1994年他意气风发地喊出,要做中国的美林,2000年跻身世界十大券商的豪言壮语。






一键咨询